联文网 诗词鉴赏 沁园春雪全诗及赏析(大全)

沁园春雪全诗及赏析(大全)

沁园春雪全诗及赏析

《沁园春·雪》

原文:
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 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 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 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 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 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 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
翻译: 北方的风光,千里冰封冻,万里雪花飘。 望长城内外,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;宽广的黄河上下,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。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,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,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。 等到晴天的时候,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,格外娇艳美好。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,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。 可惜秦始皇、汉武帝,略差文学才华;唐太宗、宋太祖,稍逊文治功劳。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,成吉思汗,只知道拉弓射大雕。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,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,还要看今天的人们。

赏析: 《沁园春·雪》分上下阕。上阕因雪起兴,借北方的雪景抒写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。下阕评论历史人物,抒发作者的伟大抱负及雄视百代的千古豪情。

创作背景: 1936 年 2 月,毛泽东率“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”渡过黄河,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。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,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、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,欣赏“北国风光”,过后写下了这首词。

文学价值: 这首词展现出了宏伟的气魄和深邃的意境,语言优美,形象生动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,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宏伟志向。

历史价值: 《沁园春·雪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,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豪迈气概和革命精神。这首词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,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总的来说,《沁园春·雪》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超艺术水准的词作,它在中国文学和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。

《沁园春·雪》赏析

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”。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,历史悠久,风景如画。几千年来,无数仁人志士,为她抛头颅、洒热血;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,骨肉相残。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?谁是真正的主人?是人民,是劳苦大众。毛泽东同志的词《沁园春·雪》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这么一幅画面: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中,才能有光明前途;如雪后的河山,壮丽灿烂,气势磅礴。

1936年2月,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,又将魔爪伸向华北。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,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。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。与此同时,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。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,准备渡河东征,开赴抗日前线。为了视察地形,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,当“千里冰封”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,不禁感慨万千,诗兴大发,欣然命笔,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《沁园春·雪》。

这首词气魄雄伟,内蕴深厚。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,下阕纵横议论,评古今帝王。上下一气,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,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,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。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,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。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,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,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。总结历史经验,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,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。

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作者大笔挥洒,极书北中国的严冬雪景,然而,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,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,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,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,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:“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”。正因为“江山如此多娇”,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。

“无数英雄”,作者列举了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太宗、宋太祖、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,用一个“惜”对他们加以评说,“略输”、“稍逊”、“只识”,以委婉含蓄的笔调,诙谐风趣的语气,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。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,功绩卓著,英雄一世,不愧为历史的巨子。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,文才不足,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,历史的洪流已将他们席卷而去,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,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,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,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。因此,作者写景是后面抒情议论的基础,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,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。

在写作手法上,写景、抒情、议论三者融为一体。《沁园春·雪》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。作者将写景与抒情、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水乳交融,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,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。词作上阕写景,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纵横四野,气势磅礴,却又寓情于景,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:“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”。下阕是议论加抒情,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,引出无数英雄,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,寓情于议。“俱往矣”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,从而深化主题,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。其次,语言表现力的极富个性。词是诗歌的一种的语言,要求简洁、凝练、贴切、而又生动形象。《沁园春·雪》全词仅114字,却能准确、生动、形象地通过景物描写,评说历代英雄,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。上阕一个“望”字,下阕一个“惜”字,各自领起下文,贴切地表达出作者观赏景物的情境,评说古人的心态。此外,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、拟人、对偶等修辞手法,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。“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,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”,“红装素裹”等运用比喻、对偶,“欲与天公试比高”,运用拟人手法,除此之外,词中多是四字短句,句式整齐,节奏明快,很有一些韵律美。

沁园春·雪 || 毛泽东诗词鉴赏

沁园春·雪

毛泽东
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1;大河2上下,顿失滔滔3。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须4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
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5,数风流人物6,还看今朝。

注释:

1.莽莽:无边无际。

2.大河:这里指黄河。

3.顿失滔滔:(黄河)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。

4.须:等到。

5.俱往矣:都已经过去了。

6.风流人物: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。

【阅读提示】

毛泽东(1893—1976),字润之,湖南湘潭人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战略家、理论家,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,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,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,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。

《沁园春雪》作于1936年2月。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,准备渡河东征,开赴抗日前线。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的塬上,面对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好河山,不禁感慨万千,诗兴大发,写下了这首词。上阕因雪起兴,借景抒情,描写了乍暖还寒、纵横万里的北国雪景。下阕抒情,纵论秦皇汉武等历代英雄人物,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,表现了词人的坚定自信和伟大抱负及胸怀。这首词豪放的风格、磅礴的气势、深远的意境、广阔的胸怀,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,被誉为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千古绝唱。

赏析:

全词集写景、议论和抒情于一体,意境壮美,感情奔放,胸襟豪迈,颇能表现出作者诗词的豪放风格。

“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”,总写北国雪景,不仅突出了词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,而且造境独到。“北国风光”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。作者登高远望,眼界极为广阔,但是“千里”“万里”都远非目力所及,视野在想象之中更加延伸扩展,意境更加开阔。“冰封”凝然安静,“雪飘”舞姿轻盈,两者静动相衬。“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”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。“望”,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,它显示了词人自身的形象。“望”字之下,展现了长城、黄河、山脉、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。“长城内外”是从南到北,“大河上下”是自西向东,地域如此广袤,正与前面“千里”“万里”两句相照应。意境的大气磅礴,显示了词人博大的胸怀,雄伟的气魄。“惟余莽莽”“顿失滔滔”分别照应“雪飘”“冰封”。“惟余”二字,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。“顿失”二字,则写出变化之速,寒威之烈,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雄壮气势。“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”运用了动态描写,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。“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”写的是虚景,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,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,翻出一派新的气象。

下片由词人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,引出秦皇、汉武等英雄人物,纵论历代英雄人物,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。

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”可谓承上启下,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。“江山如此多娇”总括上片的写景,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”启下,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,抒发诗人的抱负。一个“竞”字,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,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。“折腰”二字,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。一个“惜”字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,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。然而措辞极有分寸,“略输文采”“稍逊风骚”,并不是一概否定。“弯弓射大雕”,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。“俱往矣”三字,言有尽而意无穷,有画龙点睛之妙。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,转向词人所处的当今时代,点出全词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的主题。“今朝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,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,具有更卓越的才能,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,这是词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。

参考:

《毛泽东诗词欣赏》(试读本),中华书局,2019年版。

返回顶部